吉林化工大学导师简介
姓 名 |
李永力 |
性 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2.12 |
专业职称 |
副教授 |
||
学 历 |
本科 |
学 位 |
硕士 |
||
所在学院 |
航空工程学院 |
行政职务 |
副院长 |
||
电子邮箱 |
联系方式 |
13844634845 |
|||
个人经历 |
|||||
教育经历 1991.09—1995.07 吉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 2002.09—2005.03 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 2021年7月至今,吉林化工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 |
|||||
人才称号及主要社会兼职 |
|||||
全国机械行指委汽车专业委员、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委员; 辽宁省航空协会会员、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员。 |
|||||
研究方向 |
1.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无人车/无人机路径规划、轨迹预测及轨迹跟踪; 2. 无人车行驶状态估计及稳定性数据驱动/大语言模型预测控制; 3.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与目标检测。 |
||||
研究方向简介 |
|||||
研究方向一: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无人车/无人机路径规划、轨迹预测及轨迹跟踪。 本方向重点针对无人车自主决策控制,研究语言模型与传统控制算法的协同机制,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任务约束与执行偏差等挑战。通过规划算法和控制算法的融合,实现对目标车辆未来轨迹的高精度预测。 研究方向二:无人车行驶状态估计及稳定性数据驱动/大语言模型预测控制。 本方向主要面向未来智能无人车控制系统的发展需求,针对复杂工况下路面附着系数难以准确估计的问题,开展基于交互多模型的融合估计研究;同时针对传统无人车机理模型难以应对复杂环境扰动和系统不确定性的问题,利用系统运行数据构建系统预测模型,实现控制策略的自适应优化与更新。 研究方向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 本方向针对无人机编队作业所面临的各类任务场景,实现无人机在动态环境下的稳定编队、路径协调、队形变换避障与任务分配。为克服狭长障碍穿越及环境扰动等挑战,构建分布式控制架构,设计具备鲁棒性与自适应能力的协同控制算法。 |
|||||
在研项目 |
|||||
已完成项目 |
|||||
1. 一种自动化温控系统装置研制;横向课题;来源吉林化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责任公司;2021.11 2021.11-2023.12,10万元;主持; 2. 一种可自动清洗的不间断过滤系统研制; 横向课题;来源吉林化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责任公司;2022.11 2022.11-2023.12,20万元;主持。 |
|||||
发表论文 |
|||||
1. Li Y, Tang X. Study on fatigue fracture mechanism of high strength TRIP600 steel for automobile[J].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2017, 62: 661–666. 2.李永力,唐秀丽.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对低合金白口铸铁组织和韧性的影响[J].机械强度,2017,39(03):545-550. 3.李永力.多功能移动式汽车维修车的设计[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127-130. |
|||||
获奖成果及专利 |
|||||
专利 1.吉林化工学院.一种快速检测汽车空调管路密封性能的水检工装:201711117349.3[P].2019-09-20. 2.吉林化工学院.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多点油脂自动润滑微控系统:201711116588.7[P].2020-05-01. 3.吉林化工学院.一种车用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及商用车底盘结构: ZL201910932455.X[P].2023-04-07. |
|||||
出版专著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
指导2023级硕士研究生2人;指导2024级硕士研究生2人。 |
|||||
备注 |
|||||
课题组新近成立,充满朝气与创新活力,聚焦无人车/无人机规划、控制与决策,大语言模型及深度学习等前沿方向,紧跟智能自主系统领域科研热点。团队学术氛围浓厚,鼓励交叉融合与自主探索,致力于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与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