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吨进料量,溴化锂机组却满负荷运转,这不是有点浪费水电了?”近日,炼油厂加氢三车间“95后”设备工程师张俊达盯着C2回收装置运行数据,眉头紧锁。彼时装置未达满负荷,制冷机组却始终“火力全开”,不仅推高能耗,更让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暗藏损耗风险。面对这一“大马拉小车”的低效困境,他暗下决心:必须啃下这块“提质增效”硬骨头。

为找准问题根源,张俊达一头扎进工艺数据堆,将装置实际进料量、加工深度要求与机组运行参数逐一比对核算。经过多轮细致分析,关键症结终于浮出水面:机组冷冻水目标温度设定为7℃,远低于当前工艺实际需求,这一“过度制冷”直接导致屏蔽泵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循环水、热媒水消耗居高不下。“工艺用不上这么低的温度,咱们就大胆调!”他迅速制定优化方案,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将冷冻水目标温度从7℃提升至16℃,精准匹配工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操作提高系统真空度,进一步提升制冷效率,让机组负荷与装置生产需求实现“同频共振”。

方案落地即见成效。溴化锂制冷机组彻底告别“低效空转”,屏蔽泵运行时长大幅缩短,循环水用量每小时直接减少650吨,单此项每天就能节约成本0.65万元;机组整体负荷下降后,真空泵运行时间同步减少,每小时节电42.8千瓦,每天再省电费0.11万元。“一天0.76万,一个月就是22.8万,一年能省277.4万!”当节能数据核算出炉,车间员工纷纷为这个“金点子”点赞,直言“小调整挖出了大效益”。

这场轻负荷运行优化攻关,不仅让溴化锂机组“焕发生机”,更给车间提质增效工作打开新思路。张俊达用实际行动证明,节能降耗只要肯钻研、敢突破,从参数设定的细节里就能挖出实实在在的大“效益”。他的探索也为全员参与降本增效树立了可学可做的鲜活样板,带动车间掀起“找问题、提建议、降成本”的热潮。

10月15日,炼油厂2025年三季度合理化建议成果评选结果揭晓,张俊达的优化方案从404项参评建议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炼油厂“合理化建议项目奖”,创新实践与节能成效获得工厂的认可与表彰。


